连续4年!人民日报关注这家企业建证美丽中国的故事
中建一局在建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 已全面完成压沙固沙 飞播造林5月15日 人民日报头版予以报道
中建一局负责修复的内容涵盖山、林草、水、田、沙五大业态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机械压沙法作业
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工程
治理区域大 工期紧张 环境恶劣 工艺繁琐
中建一局经过多次尝试后 采用机械压沙法
使用项目团队自主研制的稻草沙障铺设机
仅需一个驾驶员 两名装草工
便可完成沙障铺设的全过程
施工效率提升了四倍
稻草沙障铺设机同时申请了专利
▲乌兰布和沙漠压沙固沙效果
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中
需要飞播造林工程面积达1万余亩
考虑对气候条件 种子选择 无人机功能等因素
中建一局对无人机播种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飞行要求 调试无人机 安装播撒口
5个昼夜 1500个飞行架次
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完成万亩沙地飞播撒种
向万亩沙地抛撒下绿色的希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连续4年报道
中建一局建证美丽中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故事
雄安绿博园按下“启动键”(2020年4月报道)
宿州黑臭水体净化记(2019年1月报道)
中建一局宿州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先用西医的方法治理河道的表面“病体”,先后对汇源大沟、沱河、老沱河、铁路运河的河道分段截流、分段筑坝围堰,再对每个河段抽取黑臭水,治理河底泥污,再清淤泥疏通河道,深入治理城市水体的“黑血管”。之后,又用中医方略全面清除河道“病根”。项目组自建了大型淤泥脱水厂,把河道的黑水处理后变清,让淤泥变宝,再恢复河道生态,在河底植入植物,再调入活清水补充河道,同时采取人工增氧办法增加水体氧量,最后对岸带进行修复和景观绿化。
“共赢”方案留住古树(2019年7月报道)
在北京延庆冬奥村运动员公寓工程现场,为最大限度使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保留原有山林环境的原始植被,中建一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运用砌筑土台等方式保护了127棵古树,使得古树的根系免遭破坏。项目部还组织员工为生活在周边山林的松鼠、蜥蜴、野兔等小动物搭建了“新家”,坚持每天定时为小动物们提供食物和饮用水。
地下管廊 海绵城市受关注(2018年1月报道)
国外大片里可以“飙车”的地下管廊,北京也有。由中建一局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国内断面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是会“呼吸”的管廊,通过集水井收集雨水,经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过程,在需要时将雨水重新抽上来,用于灌溉和冲洗厕所,从而有效利用雨水,赋予城市“水弹性”。
中建一局投资建设的遂宁市河东新区海绵城市东湖引水入城河湖连通及市政道路PPP项目,是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下沉式绿地、彩色透水砖、智慧管廊建设,力图将遂宁变成雨季吸水、旱时吐水的绿色宜居“大海绵”。下沉式绿地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蓄积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既可补充绿地灌溉用水,节约用水,又能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有组织地汇集雨水,有利于城市地表污水的集中排放和处理。大大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实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候鸟飞回深圳红树林(2017年3月报道)
为了保护10万只候鸟的家,负责深圳地铁9号线侨城东车辆段建设的中建一局,在建造中应用39项绿色施工技术,创造了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绝泥水、抑扬尘、压噪音、降能耗”的绿色建造目标,最大限度减少了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为10万只候鸟过冬增添了一个好去处。
编辑制作 丨 中建一局融媒体中央厨房(cscec1j)
素材来源 丨 融媒体中央厨房 三公司